文‧台灣電影網 

繼2007年青春校園YA劇《夏天的尾巴》之後,導演鄭文堂又有新作品推出了,名為《眼淚》的台語片是鄭導演「轉型正義三部曲」的首部曲,呈現底層社會人物的悲喜,請來硬底子演員蔡振南、《夏天的尾巴》鄭宜農、《漂浪青春》房思瑜、《陽陽》黃健瑋、和閃靈樂團團長DORIS主演,老牌影星吳敏、《一席之地》莫子儀和《一八九五》溫昇豪擔任客串角色,陣容堅強,精采可期。

眼淚_南哥宜農.JPG 眼淚_衝突.JPG


台語片全省巡演之旅
本片屬於台灣近年來少見的台語片,原本可在2009年11月份金馬獎舉辦的那段時間上映,也正好呼應本片擔任金馬影展開幕片和入圍第46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兩項殊榮,但導演採取了台語片少見的全省巡演方式,一直延至3月份才在院線跟大家見面。


這樣行銷方式的真正原因,鄭導演沉思了一會回應說,扣除《海角七號》這樣奇蹟似的紀錄外,台灣的電影除了比較大的影片,或是當紅的片子,才會有一筆足夠的預算做宣傳,而本片不像電影《艋舺》有足夠的預算資源作後盾,來購買主流媒體做曝光,所以該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找出最適合的宣傳方式?左思右想的鄭導演便想到何不讓慣用台語的鄉下地方有機會看台灣的台語片呢!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走出一條成功的行銷之路。


「很多鄉下人是看不到台灣電影的,所以想讓中南部的觀眾也有機會,這是最基本的目的,也是我的理念。」導演也表示台灣電影長期以來大多是為了台北、高雄等大城市所拍攝,並且利於知識分子所觀看,要改變這樣的生態環境,就要從宣傳模式開始,所以有了”全省巡演”的構想,先讓其他地方先看到電影,最後再到台北來做首映,目前《眼淚》巡演活動已從今年的2月24日開始起跑,確定的場次已達五十幾場。導演不諱言地說:「台灣電影總是要改變一下,總不能所有的電影都只能在台北播放」。


面對巡演時觀眾的反應,導演表示這樣的方式相當適合《眼淚》這樣的台語片,尤其是年紀比較大的觀眾,可以看懂並理解當中的劇情和想法,回應的情況也相當熱烈和踴躍,更讓導演意外的是發現放映的過程中很少有人走動,大都從頭到尾看完,讓導演覺得很不容易。另外,參與巡演的觀眾當中年輕人佔了大部分,更不乏40歲左右的人,也算成功達成導演當初預想的目標觀眾群。


眼淚後的真相
本片講述真相和仇恨的故事。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警察老郭(蔡振南飾演)接手偵辦了一件吸毒致死案,上級和同僚都想草率結案了事,但固執的他憑著經驗和直覺認為案情不單純,堅持要查個水落石出,而在偵辦的過程當中,一樁被他隱瞞多年的「罪行」,因為檳榔西施小雯(鄭宜農飾演)的介入而浮出。導演表示自己當初拍這部電影的想法是很單純的,就是想拍一個關於警察的電影,講一段年長觀眾對於警察辦案經常浮現的刻板印象-刑求。

眼淚_求刑.JPG 


一臉嚴肅的導演相當認真地說:「刑求在台灣的警界是存在的,過去的年代更是嚴重。」過去迫於體制的壓力,而做過”刑求”的人,是不是還將那段往事存留在自己的心上,相當值得探討,導演也強調這部電影與政治無關,起源於體制的問題”刑求”是一種公共事務的議題,應該要開誠佈公,讓真相能夠攤在陽光底下。


針對本片的題材,導演也親自做了許多田野調查,不僅訪問受害者,更訪問了許多曾刑求過罪犯的警察,但導演語重心長地說:「我不是法官,更不是律師,無法為任何人辯駁些什麼,但給有過類似經驗的人觀看,應該會很有許多感觸。」


用「眼淚」二字作為片名也有導演的用意,他表示有人是比較不會哭泣的,不哭不代表沒有感情,就像片中見多識廣的老警察一樣,以默默地做某些事情來贖罪,而拼命哭的人也不代表感情是真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台灣人哭的太多了,尤其是政治人物動不動就哭,尤其是在媒體上哭泣的人總有種不真實的感覺,所以想探索眼淚背後的掙扎。


電影中運用了許多再平常不過的片段,像穿衣、溜狗等來勾勒主角的形象,對此,導演表示本片走的是比較寫實的路線,用來襯托主角背後的故事,如同檳榔西施跟客人的哈拉聊天時,誰看得出來她家庭的狀況?而大學生聽音樂、慢跑這樣再平常不過的舉動,誰又知道她內心的苦惱?「因為現實生活中,人的心中有傷痛是不會直接說出來的,日子不也就是一直這樣過下去?」導演如此說。


本片中常會出現一些倒影的鏡頭,像是檳榔攤的玻璃、偵訊室的玻璃、老郭家裡的玻璃上,導演表示這是因為自己改變了以往的拍片習慣,不想因為劇中某個人物的情緒花時間去特寫,將故事中的情緒刻意呈現在觀眾面前,所以採用點到即可,留點想像空間的敘事方式,也讓故事情節更容易理解。


特別在劇中那段主角們的衝突下,到底南哥流下的是不是淚水,就請觀眾自己去電影院解開謎底囉!


懺悔?寬恕?
「懺悔」也是本片另一個重點。導演透過劇中主角勇於承認過錯,並努力去補償和贖罪的行動來傳達一種理念,就是儘管做錯了事情,重要的是要勇於承認,並且努力去彌補,內心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最高層次的懺悔就是承認,所以男主角可以說是代表我心中理想的化身。」導演也點出人與人之間不信任的關係,正是這樣的原因所導致。


「原諒」是電影的重點之一。導演覺得被害者才是有資格去談原諒二字的人,因為受害者或其家屬可能終生背負著不名譽的痛苦,而當劇中主角跟母親述說一直以來痛恨的對象並不是壞人時,在某種形式上也算是一種原諒了。


環境使然的導演生涯
面對是否因為工運背景,所以喜愛拍攝這類嚴肅題材的問題,導演微笑地說:「我也不是故意要這樣做,大概是與自己的個性和生長的環境有關吧」。出身宜蘭鄉下的鄭文堂導演,家庭並不富裕,直到考上大學念了這門電影科系,才開始接觸到電影,慢慢喜歡上像黑澤明這類擅長描述社會事件、追求真理的電影作品,便將電影視為一種追求正義的藝術媒介。


不過,被問及如果不當導演會想做怎樣的職業,導演卻意外地回答:「警察」。他解釋這是因為警察是一種穩定的職業,又具備著打擊罪犯的形象,不過大家對警察往往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印象,要不是義正詞嚴的刻板形象,就是畏畏縮縮的「俗辣」,其實很多警察是很關懷弱勢族群的,製作這部電影有部份的原因也想還原警察真實的樣貌,呈現人性化的那一面。


亮眼新星-鄭宜農
本片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部分就是鄭宜農,鄭文堂導演的寶貝女兒。曾入圍金馬獎最佳新人獎的她,戲劇作品雖不多但表現不生澀,是個熱愛音樂、有主見的女生,本片的主題曲就是她專為《眼淚》所量身定做的作品,也入圍了2009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鄭宜農在本片中是飾演一位檳榔西施,並且應角色的需要,總是穿著比較清涼的服裝,導演坦言說第一天看到女兒這樣的打扮,感覺不太習慣,不過他後來想想大家在游泳池畔也是穿這樣,況且身為一名專業的電影從業人員,應該是要聚焦於拍電影這件事,所以第二天起就沒再想到服裝暴露的問題了。


選用檳榔西施這樣邊緣性的角色,導演表示這是因為劇情是設定在工業形象鮮明的高雄,檳榔西施放在具有粗勇感的環境裡相當適合,自然而然形成一種草根美學。另一方面,導演在電影裡也破除外界對檳榔西施的刻板印象,「這個職業也不應當受到差別待遇,尤其當一個學歷不高、機會不多的女生為了經濟需要,選擇薪水高的檳榔西施做為職業,並沒有什麼不對,外界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從事這種工作的人。」


在戲劇表演上,導演不諱言地說很多時候都是女兒給他想法,例如《夏天的尾巴》的劇本是女兒寫的,並表示且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要找到能唱能寫、檔期能完全配合的女主角,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女兒算是無償、無條件支援,並非外界所想像是老爸刻意要提拔她,而且導演也說他從不限制女兒的發展,對於宜農想走的路,都是以正面的態度來支持。


面對身兼女主角和導演女兒雙重身份的鄭宜農,導演坦言對她有點不太公平,因為身為演藝人員的第二代要掙脫父母親的光環,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總是需要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所以,宜農她真的很拚,想要超越自己的老爸,不想被稱為是鄭文堂的女兒。」導演一臉疼惜又驕傲地說。


「轉型正義三部曲」
《眼淚》是鄭文堂導演轉型正義三部曲的首部曲,導演說:「轉型正義是描述國家政權轉變的名詞,而台灣曾歷經威權到民主的過程,所以也適用這個名詞。」所以,導演長期以來一直醞釀這樣的想法,而三部曲正是表達導演對於台灣那段時光的探索和看法,「而且大家不去講這些事情了,只是在某個日子裡謾罵過去傷痛,這是不正常的。」導演更提醒地說,事情的真相應該是要公開的,並且去追求寬恕,才能真正撫平過去帶來的痛苦,否則都要每年都要提起一次,下一代亦或下下代同樣也要面對這些事情。


「想讓觀眾覺得真相是重要的,希望在社會上能夠看到勇氣和正義感,這部片就達到目的了。」導演期盼地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ars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